我们私下里总是说,某某家的孩子真有礼貌,言谈举止让人喜欢;也会说谁家的孩子很没家教,脏话连篇。孩子的表现是家庭教育的缩影。换言之,每个孩子的身上都深深的烙着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家风和家训。
优良的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教育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同时优良的家风还能创造出好的家庭,俗话说:家和万事兴,相互体谅,相互宽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是家和的前提,只有家庭和睦,社会才会稳定。
从小我的父母总是教育我,不浪费,要尊老爱幼,不能顶撞父母,不说谎话,不要占小便宜。父母用言传身教教导我们:和为贵。孝为先、勤为宝、俭为德。
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我就是在传统、朴实的家风熏陶下长大的…… 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这是父母对我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在我的成长的记忆中,父亲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他从来都是勤勤恳恳的做事,实实在在的做人。在我心目中我的父亲是全能的,所有的农活他都会做,农闲之际他会外出打工赚钱,在物质贫乏的年代,在很多人的童年记忆里有挨饿的经历中,而我的父亲用他的勤劳保障了全家人的衣食无忧。父亲还是一个热心的人,平时左邻右舍有个什么事,他总是默默的抢着去帮忙,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我在参加工作之后的多年里,也一直秉承这个家风,实实在在的做事,脚踏实地的工作,为自己赢得了领导的认可和同事的尊重。
我的母亲是一位非常热心,乐于助人而又任劳任怨的农村妇女。在村里,她是出了名的热心人,谁家有个什么事,她总是跑在头里。母亲孝敬公婆也是出了名的,奶奶瘫痪在床多年,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全是母亲床前尽孝,直至把老人送走。多年的伺候老人,母亲也学会了扎针拔罐提腰之类的技术活。村里老人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愿意找母亲去拔个罐提个腰。在母亲的影响下,我懂得了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道理。更理解了什么是百善孝为先。在我成家之后,母亲一直在帮我照顾家庭,父亲舍不得放下手中的农活,所以一直住在农村。我会经常带着妻子儿子回老家看望老人,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孝敬老人这种传统美德在儿子身上一直延续下去。同时我的家庭非常和睦,妻子通情达理,母亲仁爱慈祥,孩子乖巧懂事,每天我回到家里,其乐融融,如沐春风。
父母小时候家里穷,没有上过几天学,也吃够了没有文化的亏。所以他们非常重视儿女的学习。我在求学时,父母经常会说,一定要刻苦学习,唯有知识是别人拿不走的。我理解父母的苦心,所以发奋图强,刻苦学习。同时也深深懂得:世界上最不亏本的投资就是投资学习。所以在家中,我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建立学习型家庭。少看电视,不玩网游,不做手机控。抽空读书,给自己的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样。在我的影响下,儿子也逐渐的喜欢读书,我们家中充满了浓浓的学习氛围。
好的家风会让人终身受益,我们希望踏实做事、与人友善、家庭和睦永远被传承下去。
王希成 |